作为一名报价工程师,在日常工作中一天面对几百张客户图纸是常有的事。
面对这么多张图纸报价,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踩坑导致报价失误。要做到100%避免掉坑,说实话非常困难。
报价过程中哪些方面是容易掉坑的?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首当其冲的坑就是产品的结构,有些镂空件或者有些结构比较小的零件是特别容易掉坑的。
因为镂空件的形变和公差因为工序多比较难保证,结构性比较小的零件需要很多小刀去清。
“一个小零件要加工几小时”很多同行都在过往经验中认为这不太可能,事实上绝大多数小零件也用不了这么长时间。但是往往不留心的“意料之外”让人容易踩坑。
其次是产品的行业背景,产品终端的使用背景也是容易比较掉坑,比如医疗零件,这种产品对清洁、对毛刺要求非常严格。有些医疗产品的毛刺可要放大几百倍检验,品质检查成本就高了。如果我们按照普通工业品来报价,那这个坑就掉大了。
然后是一些国外的客户对材料的要求,国外的一些材料牌号在国内也是有对等牌号。
国内的材料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说都是认可的。但是有小部分客户,如果我们没有使用图纸要求的牌号,材质证明不是这个型号,即使材质分析比对适合也会遭到拒收货。所以这个是比较容易掉坑的。
因为国外材料跟国内材料的价格比较有差异,比如SKD11是日本的牌号,按照我们中国
也有对等的牌号,但有些客户一定要求用日本的这种SKD11。所以在报价过程中一定要再确认客户的材料要求。
最后就是报价过程中公差的遗漏,这个也是比较容易掉坑。
一个产品的平面度0.02跟0.01价格也是差得非常远,大家别小看这0.01,一些面积比较大的产品0.01就已经是工艺跟设备的极限了,如果非得要达到公差要求要付出很大代价。
作为一个报价工程师,不仅要针对图纸的纸面数据报价,更要时刻注意谨慎详细,明确客户的具体要求,还要了解产品的行业背景。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几点经验,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?